204
浏览
黄精是一种兼具药用与食用价值的珍贵草本,种类丰富且形态多样。根据《中国药典》2015年版记录,主要药用黄精包括:滇黄精(大黄精)、黄精(鸡头黄精)和多花黄精(姜形黄精)。
1. 滇黄精(大黄精)
主要生长于我国云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带。特征为根状茎近圆柱形或近连珠状,结节呈不规则菱状,直径1-3厘米。茎高1-3米,顶部分散攀援状。叶片轮生,每轮3-10枚,条形、披针形或卵形,长6-20(-25)厘米,宽3-30毫米,先端拳卷。花序常含(1-)2-4(-6)朵花,总花梗下垂,长1-2厘米,花梗长0.5-1.5厘米,苞片膜质,微小,常生于花梗下部;花被粉红色,长18-25毫米,裂片长3-5毫米;花丝长3-5毫米,丝状或两侧扁,花药长4-6毫米;子房长4-6毫米,花柱长(8-)10-14毫米。花期3-5月,果期9-10月。
2. 黄精(鸡头黄精)
主要分布于我国河北、内蒙古、山西、河南、山东以及北方各省。根茎圆柱状,因结节膨大而呈现“节间”一头粗、一头细,粗端有短分枝,中药志将此种根状茎制成的药材称为鸡头黄精,直径1~2厘米。茎高50~90厘米,或可达1米以上,有时攀援状。叶片轮生,每轮4~6枚,条状披针形,长8~15厘米,宽(4~)6~16毫米,先端拳卷或弯曲成钩。花序常含2~4朵花,呈伞形状,总花梗长1~2厘米,花梗(2.5~)4~10毫米,俯垂;苞片位于花梗基部,膜质,钻形或条状披针形,长3~5毫米,具1脉;花被乳白色至淡黄色,全长9~12毫米,花被筒中部稍缢缩,裂片长约4毫米;花丝长0.5~1毫米,花药长2~3毫米;子房长约3毫米,花柱长5~7毫米。花期5~6月,果期8~9月。
3. 多花黄精(姜形黄精)
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、贵州、湖南、湖北、河南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其中九华黄精主要分布在皖南青阳县、九华山及周边。根茎横走,圆柱状,结节膨大。叶轮生,无柄。药用植物,具有补脾,润肺生津的作用。
这三种黄精在外形上有所差异,需仔细辨别。黄精味道甘甜,性质温和,归属于脾、肺、肾经,具有补气养阴、健脾、润肺、益肾等多种功效。适用于脾胃虚弱、疲乏无力、胃阴不足、口干舌燥、肺虚咳嗽、劳嗽咯血、精血不足、腰膝酸软、头发早白、内热消渴等病症的治疗。
除上述三种常见黄精外,还有诸如白鸡头黄精等其他品种。全国现已发现40余种,纳入中医药典的仅有3种。选购和使用黄精时,务必关注其种类和产地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3561739510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